2017年1月9日

PDCA经验分享(1)

作者 kevinwang

前言

打开博客,看到上一篇文章是2016年9月30日,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几首老歌,“看时光飞逝,我回首从前……”,“When I was young……”,还有时间都去哪了……是啊,时间都去哪了啊?时间和空间是这个宇宙的终极武器,一阴一阳,一个毁灭一切于无形,另一个动则轰轰烈烈。人类终究是宇宙构成的微微小的一部分,小到只有我们自己在关注自己而已,而人又是无穷大,大的可以装得下万千宇宙。而人类最最缺少的,就是时间,人类通过传承和群体的力量,探索宇宙,探索自己。可以说,没有传承,没有群体,也就没有了文明,更没有个体。个体有限,时间有限,而思想无限,只有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思想活动中,再回归到个体的行为,才能够更好的传承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戴明环PDCA(计划、执行、检查、纠正)是做过管理、学过管理、接触过管理的人耳熟能详的概念,这既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管理方法,也是一种思维模式,更是一种生活体验。业界成熟的ISO9000系列以及软件行业非常流行的CMM和CMMI,其中充斥着PDCA的身影,它就像质量和管理领域的DNA一样,只有具备这个优良基因,才能够很好的开展各项工作。无论是对于三五个人的小公司,还是数万数十万人的跨国公司,甚至到我们个人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,PDCA方法都有着无以伦比的影响力。

我计划通过三篇文章分享我的理解和经验,第一篇写执行和计划,第二篇写检查和改进,第三篇结合实际分享一些案例。

为什么这篇是“执行和计划”,而不是“计划和执行”呢?按照正常逻辑,是现有计划再执行,在实际场景中,特别是在企业发展历程中,往往是先执行,经过多次反复,再有有效的计划去指导执行。因此,本文先从执行着手,结合实际过程分析执行和计划在企业发展中的实践。

对于企业来说,有了一个公司、一组人马、一套组织、一摞制度、一堆考核,不代表有了管理。通俗的说,管理应该是通过一种方式让一群人干的更好,如果不能,就没有管理或者管理不好。戴明环PDCA恰恰给出了这么一个通用方法,而企业所需要做的“仅仅”是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去做而已,这恰恰对于大部分企业是一个挑战。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恐怕是凝聚人心,把一股股鲜活率真的力量凝聚成一股更加强大的合力。PDCA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去逐步将发散的行为聚焦到一起。

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经历起起伏伏,有效的管理是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。经验的重要性就是不要等待碰壁再尝试多次后,才知道正确的方式方法,能够及早看到问题并有防范和改进措施,如果能够将经验与现实结合起来,将会是对企业发展的一大助力,也是企业的气运之一。大道理都明白,但是仍然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,需要一些波折,才能够良好的运转起来。这是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,不可超越,不可违背。

当工作者被企业所接受称为企业一员时,一般都具备自己把做一件事情做好的能力,这也是后续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。(企业就像一个有多个入口通道的游乐场,每次每个通道都进入一个人,每个参与者都具备到游乐场里面玩的意愿和能力。当大家从各个通道进入游乐场后,发现并非像自己想象的一样,需要大家一起来配合、协商才能够玩起来,玩的快乐。)

对于没有管理经验或管理意识的企业,往往表现为非常积极且非常忙,带头人的能力、激情与气运往往掩盖了管理的不足。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突出了执行,也就是PDCA中的D。在P(计划)和C(检查)A(纠正)方面没有或者很弱。此阶段的带头人往往是在某些业务方面具备超人能力、内心强大且热情澎湃的人物。这个阶段会有两个主要的隐患,第一是做事情依赖经验和感觉,碰到超出带头人能力或经验的事情,下意识的凭经验和感觉去做;第二个是依赖于带头人个人能力,当参与工作的人多的时候,仍然需要带头人亲力亲为,事无巨细、事无大小,否则难以保证事情结果。

企业可能一开始或者很快就会知道计划的重要性,在做事情前定出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。如果参与事情的干系人(或者相关者,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)比较多时,在计划时需要考虑的比较周全,才能够避免后续的问题、矛盾、返工等等问题。这时,计划内容将会更加丰富,包括时间、负责人、工作内容等,特别是在多环节的任务场景中,任何一个小的疏略都会在下一个环节进行放大,反之,任何做的正确的事情,在下一个环节反而感觉不到,一句话,做的越好越感受不到,一点问题就会可能有负面甚至严重影响。(我不知道在管理学中是否有专业名词描述此种情况,暂时我称之为“瑕疵放大效应”)。进一步剖析,对于一个环节的工作或任务(或者多个环节中的一环),如果需要一个以上的人参与,每个人做的越好,其他人越感觉不到,反之,一个不慎或者疏略,就可能对其他人工作造成影响。但是,对于企业来说,一个项目或者工作,无论多少环节多少人参与,只有最终环节完成好,才是达到目的。

因此,在计划阶段(P)应该从两个维度进行考虑和制定计划。一个是深度方面,即这件事情需要多少个步骤(即环节);另一个是广度方面,即每个环节需要多少人参与。对于多步骤多环节的计划,重点放在环节结合点,设定好前后信息与资料的传递机制和内容(须设定好结合点的资料清单和完成时间,作为下一个环节入口的检查项);对于每个步骤每个环节内需要多少人参与的计划,重点放在每个人工作的时间和工作内容,确保每个人可以完成分配的工作,以及完成标准(须特别关注完成工作的标准,完成标准很重要,可能个人认为完成,而对于整个工作来说,并未完成,或者完成不合格)。

上述计划仅仅是一维的计划,即没有在计划中在嵌套计划。在企业运转过程中,往往会碰到计划套计划的情况,因此在实际工作中,瑕疵放大效应将会更加明显。反过来,如果每个人都能按时做好自己的事情,从底向上去做,及时的检查和跟踪,能够将复杂的管理工作变得简单和轻松。

总结:计划的重点是让每个参与工作的人明白自己要做的工作、完成的标准和时间,并且确保有人(专人或兼任)负责跟踪计划的执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