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小企业培训需求思考
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持续的面临管理和发展等各类问题,当企业自己施展各项神通后,仍然可能发现问题依旧或层出不穷时,往往希望借助外界的培训来解决。如何让外部培训对企业产生作用是培训之前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如果想要有效的培训,通常都会提出培训需求或有针对性的问题,请能够提供培训的专家或者培训机构进行培训。这一过程逻辑上非常正确,值得企业重视和深思的是,如何发现“正确的培训需求”,再进一步,如果有了培训,是否能够解决“真正的问题”?
对比学生时代或者职业考试类的培训,为什么这些培训机构如火如荼,是因为经过培训确实行而有效,大部分或绝大部分学生或学员通过培训达到了诉求。再看看企业培训,有多少中小企业是经过咨询服务、培训,从而真正解决了企业培训前的需求和问题呢?最大的差异在于“标准”。对于学习考试类的培训,有着非常明确的学习内容、入学标准、完成标准,有着对口的适宜的学生群体。对于企业则是千差万别,特别是中小企业。企业状况千千万,管理培训万归一,就培训内容而言,基本上是通用性的课程,不同培训机构可能有不同的解读和特点。企业自身应重点关注企业状况与培训内容如何通过“标准”的匹配,产生化学反应,对企业产生真正的改变和提升?
在寻求外界帮助或外界帮助能够产生化学反应之前,企业首先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内部的“标准”,或者说一致性。首先,企业在股东(有风投基金的企业除外)、核心团队层面达成价值观的一致,价值观基本上是企业创始人或老板的行为处事的原则,是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精神,最终无形的笼罩企业。在价值观建立之初,暂不考虑企业其他员工,因为其他人不是靠培训、宣讲、背诵、考核能够改变的,需要核心团队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身体力行、言传身教建立价值观氛围,从而形成每个人自主的行为习惯;其次,企业核心业务的方向,也就是企业究竟靠什么生存、赢利、发展,这是价值观基础上,形成向心力的目标驱动或利益驱动。企业可以考虑3年以上的中长期路线;第三,企业现阶段的业绩目标,这也是培训见效的实际需求。企业需要在短期内(现在互联网背景下,3年太长了,6~12个月是从企业角度见效的合理时间范围,3~6个月是专业团队见效的合理时间范围)提升,在持续的几个短期阶段产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。
通过上述的内容,建议企业在考虑外部培训之前,先思考几个问题,是否建立了支持企业发展的核心团队?核心团队是否有一致的价值观?是否有贯彻执行价值观的能力?是否有明确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?是否有切实可行的市场和目标?在借助外力的情况下,一般包括培训和咨询,培训是讲完课就走,咨询是根据企业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。培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道理、思想,难以结合企业特点达到“一企一方”的实际效果。咨询是一企一方,前提是具备诊断能力的企业医生,企业认同并有意愿接受和改变。(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华为,十几年的持续诊断和改变,造就了华为巨人。而往往不少中小企业在咨询过程中徘徊在改变这个节点,咨询方案往往与企业的真正价值观、核心团队的理解和实操能力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)。
如此多培训机构的存在,从事实上证明了培训对于企业具有刚性需求。培训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能够阐明道理、触动思想。企业不仅仅需要明白和触动,还需要将明白和触动在企业中延续、传承。明白道理、实际操作,到对企业产生结果,还有漫长的路要走,可能中间会有不可逾越的障碍,这是企业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,如何解决,如果自身不能解决,这是不是又回到了是否需要培训的话题上来了?这是个死结吗?
后记:大部分中小企业需要外部培训时,往往是发现了现有团队难以有效支撑企业发展、忙碌而无结果,否则一般不会去考虑外部培训,类似病急乱投医。而更有效、成本更低的方式是消灭问题状况于萌芽阶段,避免救火、变身消防。企业如同一个独立的人,也应一日而三省吾身,闲时多流汗、战时少流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