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D思维法
背景和来源
在团队日常工作过程中,为了达成一个比较理想的目标,按照工程过程,一般可以拆分为多个步骤,那么问题和挑战就来了,如何保证从开始发起,到最后完成时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?凡是有质量概念的朋友们一定会想到,确保每个步骤的结果。没错!大家都是这么做的,但事实上,大家都得到理想结果了吗?恐怕不尽然。
就软件工程而言,完成一个项目、产品,或者解决一个需求、Bug,通常的软件工程过程就是需求、分析、设计、开发、测试、交付等主要步骤,这里最重要的是,后面的每一个步骤的成败(不仅仅是质量),高度依赖于第一步,即需求。如果需求不完整、方向错了、表达不清晰,后面一切几乎就是徒劳。
软件工程如此,类似多个步骤的其他工程也是如此,例如建筑工程;一次重要的活动组织,也是如此。后面两者与软件工程最大的区别在于,过程中的“偏差”更容易显现,更容易标准化。而对于高度依赖人脑作为生产工具的领域,识别偏差或判断标准符合性的难度就比较大。自然而然,在此过程中就产生了很多的“管理”工作。因此,又会衍生出如何管理、管理什么、如何有效管理等一系列的思考和话题。
那么一个复杂产品或项目,乃至小的组织也是如此,相比简单一次操作过程,更要求多次不断地重复,从开始有想法诉求,到最终得到一个结果。例如,中医诊所、修车厂、超市、水果店,再比如空压机服务企业、物联网设备企业等。再把视野打开一些,同样,生活中很多事情,都是由念而起,通过行动,从而得到结果。
说到这里,那么3D思维法与这些又有什么联系呢?接下来分享3D是什么,如何与上述各个场景进行结合。顾名思义,3D是三个词的首字母,分别是定义(Definition)、设计(Design)、开发(Development)。由于最早这个3D思维法称为3D工作法,来源于软件工程过程的实际工作归纳和积累。在实践过程中,3D工作法可以适用于多个工作与生活场景,就更名为3D思维法,无论如何,只是一个名字而已。重要的是,第三个D不仅仅局限于开发,在不同实践中,会有不同的解读。除此之外,3D也是PDCA中“D”的实践。
软件工程过程的3D
从软件工程角度理解3D,非常容易理解,重点是如何实践和操作,才能够确保最大化的达成预期结果。最重要的当然是第一个D,即定义,对于软件而言,无论是应用软件,还是基础软件,或者工具型软件,均是如此。当需求结合到企业或项目,会有更加深邃的意义,需求不仅仅代表了软件功能和要求,背后更代表了成本和费用。因此,当我们在软件工程实践中去理解“定义”时,务必确保符合企业或项目当前阶段的预期,符合商业方向和操作。
另外,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第一个D是黑盒层面的概念,即把所承担的工作“软件”视为黑盒,定义其在当前企业或项目背景下所应该具备的能力。第二个D是设计,对应第一个D,这是一个白盒层面的概念,即操作者必须关心盒子内部的结构和机制,已确保在符合第一个D(定义)前提下,能够顺利的实施下去。第三个D是开发,结合前文所述,可以理解为“实践”,对于软件工程来说,代表了从编码到交付的全过程。
在软件工程过程中如此操作的意义,不仅仅是遵从工程过程,遵从PDCA基本管理思维,更重要的是确保产出有价值的工作成果,确保研发工作长期有序、确保质量的进行下去。
一个中医诊所的3D实践
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一个生命体,特别是小微企业,生命力相对更加脆弱,既要维持足够的养分来源,还要保持自己具备足够的活性,才能够持续的生存下去。以一个收入还不错的中医诊所为例,是否仍然有必要进行所谓的“规范化、系统化”建设呢?是否有3D思维法的用武之地呢?毫无疑问,不仅仅适用,而且能够起到提升和塑造的作用。
对于中医诊所来说,第一个D(定义)是统一思想,是帮助老板对于诊所的价值观和商业模式进行思考和明确。难倒一个小中医诊所还需要价值观?还需要商业模式吗?当然是需要!只要有人的地方,就需要有统一的旗帜,明确统一的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,三个和尚的故事足以证明,如果缺少明确的原则,不但不能够共赢,反而是共损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所谓价值观,简单的说,就是团队内大家共同的判定是否的标准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,有自己喜欢的做事的习惯和方式,无论对错,但是,在团队中,就需要有共同的规矩,否则就会矛盾重重。事实上,即便两个人,也是如此,最典型的婚姻。
第二个D在中医诊所中可以理解为统一方法,在诊所内形成相对规范的操作,比如,针灸时捻针的规范操作是什么?如果没有,首先形成文字图片的说明,进行必要的培训。徒弟正常一天到诊所需要哪几个常规事情需要做?顾客从来到诊所,到离开,需要哪些服务和记录?等等诸如此类。无需特意设计和编制,只需要将过往有意义、符合习惯的经验,总结称为规范的操作即可。与一般操作不同之处在于,这一步骤更加强调产生的成果,例如,顾客来了,是否建立档案?顾客针灸,是否有记录?顾客交付,是否有记录?以记录作为评价工作完成的标准。
第三个D就是统一行动,通过第二步的建设和实践,逐步将诊所几个人日常学习和工作形成统一行动,每天、每个动作都在为诊所积累数据财富。
总结
通过上面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案例可以看出,3D思维法之所以是“思维”的方法,而不是工程性的方法,是因为其并不局限于某一个行业。通过3D(统一思想、统一方法、统一行动)的过程,帮助组织有效的落实工作目标、持续产生有价值的成果,为组织长期生存和发展建立驱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