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织的产生与发展
组织,无论是几个人或十几个,几百或成千上万,甚至一个国家,追其根源,可以说都是从一个个体的思想中产生,经过持续、不断、艰苦的奋进发展和进化,逐步形成建立起来的。在整个社会,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各种思想的诞生与湮灭、个体之间的沟通、团队的建立与分解、组织的形成与发展、组织的壮大,等等。同一时刻存在着各种不同时期的组织形态,从想法到国家,诞生、发展与湮灭同时存在。
组织在真正形成自主运行能力之前,都会脆弱不堪,至于经历多次惊心动魄的生死关卡,才能真正形成有机组织的。想法千千万,创业百余次,能够持续生存下来的恐怕不足万一。就像原核细胞生命出现后,不断的吞噬,只是为了生存,一旦过了I点,成为真核细胞,就会开启一个新的历程。I点之前,是简单的吞噬与挣扎。组织每个阶段的诞生,是积淀和习惯,组织的再一次创新与发展,是机遇与挑战。
无论形成组织的大小,一旦形成,按照自然法则,必定会产生无法预知的、新奇的东西,新的想法、新的产品、新的业务体系等等。在能够维系组织生命力的基础之上,再次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发展。而组织必定会寻求各种机会,不断复制与创新发展,不断壮大自己,这个自然规律是任何组织必定具备一丝急迫性和欲望。最重要的,无论是想法阶段、还是三五人小团队,乃至巨型企业到国家,组织必然应该具备将各个结果轻易环联起来,形成保护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机制,并形成一种自然发生的流程。这一点对于中小企业尤为重要。用一句常用的话总结就是“管理不能大于经营”,也就是说,组织真正运转的流程应该是基于达成企业生存、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结果的,而且能够轻易,即低成本的达成。这一点恰恰是很多中小型企业组织的窘境和困惑。
在I点之前的不可控制因素太多,想突破I点,唯一不变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坚持,挣扎而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,制定明确的I点目标,持续的思考、不断的实践、日积月累的不断积淀,默默努力去等待突破。努力不一定会突破,说不定努力错了方向,所以,明确I点目标很重要。目标明确了也未必成果,还需要机遇,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。正因为这种不易与坚持,任何组织生命的存在都值得每个人尊敬。
突破I点之后,还需要一个适应与调整的时间,重点是实践这个阶段的组织的“自主运作”机制,简洁有效,逐步深化到每个组织成员的习惯中。这个沉淀阶段很重要,这是组织能够持续存在的基础,这个阶段也很危险和脆弱,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完全靠老板一个人在维系脆弱的平衡与安静,可能几个月,也可能几年。这个阶段也是组织是不是真正“组织”的标志,也是形成组织作为社会生命存在的最基本的原动力阶段,正如真核细胞能否自主稳定的工作。简单的说,在不需要老板过多干预的情况下,组织的日常运转是否持续而有效,组织发生少量扩大或减少时能否正常运作,日常运作是否维系自给自足的基本能力,是这一阶段的重要能力。
组织管理的基本思维逻辑是这样的,首先,明确是否有必要赋予一个组织“生命力”,或者说,是否有必要建立一个“有生命力的组织”。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么有必要按照“生命力”的自然规则去建立和管理组织,让组织具备真实、自治的能力。形成这些能力的工作,就是团队治理,组织只有具备了一定程度自制的治理能力,才具备巩固和发展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