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14日

为什么营业额过亿的软件公司老板却说不挣钱

作者 kevinwang

这些年从事软件企业的咨询服务,碰到过几千万上亿营业额的软件企业,老板却不怎么开心,甚至说不挣钱。可能有人觉得是低调,或者有过大的商务成本,不管别人信不信,反正我是信的,尽管会有大合同额,尽管能够按期回款,仍然会出现看着热闹、冷暖自知的情况。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,抛砖引玉,与同行共勉。

以传统软件企业(以软件产品和项目为主要业务的软件企业)为例,假设一个企业拥有100名员工,其中70名软件工程师,按照人均年度产值30万计算,年度回款达到3000万,看似很多。然后开始做减法:1)人员成本:按照人均1.5万/月,涵盖工资、五险一金、房租水电、管理办公均摊等,一年合计1800万;2)纳税和其他费用:按照15%计算,一年成本450万;3)这个规模的企业一般是高新技术企业,应该在研发投入为5%,一年为150万。假设没有其他费用,剩余600。看起来也不错,一年下来纯利达到20%。

一般软件有至少1~3年的免费维保期,特别是政务、金融、电力等项目,一般是3年。随着第一年胜利完成任务,诸多项目进入免费维保期,往往会出现功能调整和改进、Bug修改的问题,旺旺很多Bug不能重现,甚至必须到现场进行查看和调试。当一个软件产品应用于多个项目后,维护期的成本就会增加。以上述企业为例,按3年免费维保期计算,每月平均投入10人在软件维护工作上,这样1年的人员费用约为180万,3年合计为540万(不包括差旅等其他费用)。老板在第1年挣的钱,不得不在后续事件支撑项目维护。

实际情况可能会更糟糕,甚至打算做产品化的软件公司,不得不为项目而操劳,以至于项目组一半甚至更多的工程师疲于应付项目维护。当第2、3、4年,新的项目不断成交,项目组的人员将会不得不增加,企业费用也相应增加。当项目、进度与质量、维护不断交叉,会出现雪球效应,使得企业越经营越累,越累越得找项目,越找项目越累,不得不依靠更多的项目支撑企业,一旦项目链断裂或者缩减,企业将会非常被动。这时候,企业老板可能要思考一下,究竟是企业如何经营管理才能够不这么累。

可能大家会认为,软件项目多了,软件工程师相应增加,不正常吗?应该说既正常也不正常,正常的意思是说,项目多了、产品多了,必然会增加人手;不正常的意思是说,增加的人手干什么事情?这是值得企业老板和高管团队深入思考的事情。难道项目多了,必须增加更多的软件工程师参与维护吗?更加深入的一个问题就是,软件维护工作如何做,多少人做,才是正常的。这不仅仅是软件维护工作自身,更应该从软件工程生命周期管理、软件体系架构、开发规范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改进。

企业老板做经营,不是看一年或一个项目的输赢,更多是关注企业发展,关注行业发展,另一方面,无论是从事哪类软件产品和业务的企业,一定需要专业的软件研发管理团队,既能够保证软件项目进度与质量,也能够控制软件团队费用,更能够在研发过程中不断创新,支撑企业发展。

——耶鲁软件定期召开软件研发管理交流论坛,欢迎各位大咖莅临指导!